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我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习近平同志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广大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新要求。广大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为“三农”事业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涉农专业人才,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着眼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实现高等农林院校内涵式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完善综合素质和品格,激发学生知农爱农热情,让广大农林学子主动承担起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创造更多农林科技成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等农林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多农林科技成果的重任。要立足实际、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努力搭建农业科研创新管理平台,实现高等农林院校科研教学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不断探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模式,强化基层科研组织改革,结合发展需要组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通过提高农业科研成果整合效率,充分挖掘高等农林院校的农业科研潜力,集中优势攻克农业科研难题,提升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效率。加大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力度,通过加快农业智力资本积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等农林院校与市场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有计划地开展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农林科研项目,提高农林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全面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研发推广农林科技成果,离不开高等农林院校教学科研工作创新。高等农林院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时代和国家发展大势,立足我国“三农”发展实际,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课程、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有机结合。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根据新时代“三农”发展需要,开设相应专业和课程。加强实践育人模式探索,鼓励有技能的农民、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教学,努力让广大乡村、企业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鼓励和支持毕业学子扎根农村、返乡创业,形成“回归乡村、再续乡情、再建乡村”的良好局面。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工作、重要工作来抓,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营造宽松、舒心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思想上引领、在工作上关心、在生活上服务,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切实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成就感,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
(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新闻
- 2019-12-25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路径
- 2019-12-18乡村振兴,奏响田园交响曲
- 2019-12-12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 2019-12-06【乡村振兴在行动】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