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之路

20-01-20 10:43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李红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近年来,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省情,结合实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优秀省,彰显了具有时代特点、江西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的独特效应。

  确定一体化主线,抓好整体设计

  市域社会治理怎么抓,首要是对标对表中央精神,在契合顶层设计的同时描绘好江西的施工图。实践中,立足江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多年来在社会治理领域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着眼民安民生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总体思路,一以贯之付诸实施。无数事实证明,民安问题多数是因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引发的。我们跳出就民安抓民安的视野,走出唯稳定抓稳定、头痛医头、恶性循环的怪圈,从维稳与维权相统一出发,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路实招,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致力于保障民安与服务民生高度融合,切实以民生促民安,以民安护民生,实现双轮并转、两翼齐飞。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路线图”“任务书”。为确保这一设计蓝图、政策措施变成现实,始终坚持党政主导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列入“一把手”工程,真正把社会治理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摆布,厉行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权责清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链条。同时,聚焦城市农村一体推进,从市域层面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城乡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一方面,实现治安防控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着力推开农村行政村、自然村视频探头的全覆盖,补齐农村治安防控技术薄弱的短板。另一方面,推动“枫桥经验”由农村向城市拓展,不断植入城市化、信息化、智能化元素,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乡全面开花结果。

  搭建社会化平台, 抓牢力量整合

  市域社会治理能不能推得动、深入下去,关键是共治共建共享,难点在于资源力量整合。我们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把综治中心打造为社会化、实体化、实战化综合平台。

  一是组团。把县以下基层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应用中心、预测预警中心、防范处置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以综治中心统筹整合县乡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实现组团式管理和服务。在省级层面建立实体化的综治中心,带动全省五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形成集群效应。

  二是织网。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目前全省划分10万余个网格,配备10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同步推进网格管理全要素,发布了《社会治理网格划分和编码规则》地方标准。同时,加快对基层网格进行过筛梳理、整合优化,推进网格编码,实现一格一码,形成网格划分和管理“一盘棋”、全省社会治理“一张网”。

  三是联动。综治中心的运转,效能直接体现在统筹协调、整合基层党政和群众自治力量、协同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各个环节上。突出以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依托综治信息化平台,按照“多元受理、分流办理、反馈核验”的工作流程,对纳入网格的社会治理事项进行过程化服务管理。特别强调协作互动,由综治中心统筹协同各入驻单位和其他协作参与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信息共享交流,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考评。运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推行基层综治中心等级评定,配套制定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考核和等级评定办法,推动各部门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工作的考核主动对接融入,防止断层、盲区和空转。在2019年度的综治考评中,加大了对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的考核权重,以科学的考评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构筑多元化机制,抓强效能效应

  完善的治理机制,是治理体系有效运转、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点多面广、情况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理体制、机制、制度保障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确保稳定性、高效率。

  一是完善平安共创机制。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专项组,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推行涉稳突出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机制,对13类涉稳突出问题,逐类明确维稳工作目标、党政责任领导、牵头及协同单位,将行政部门处理行业、系统涉稳问题的责任“对号入座”,推动了涉稳问题消存量、减增量、控变量。建立市县两级党委议稳工作机制,提高就地防控风险、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有效防止风险外溢、矛盾上行。各级党委政法委建立维护政治安全、反邪教等一系列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安排、力量调配、攥成铁拳。

  二是完善责任共担机制。建立综治领导责任制,出台《江西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完善领导责任体系,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推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原则,拧紧了“责任阀”,构成了履责、担责、问责、追责的闭环。比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建立“7+X”清单管理机制,定期调度通报各地和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形成“五级书记带头抓”的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矛盾共调机制。常态化开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矛盾问题滚动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领化解。探索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途径,研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云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矛盾化解的实效性。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省市县三级专业调解平台作用,推动行政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进民事案件“分调裁审”、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等诉讼制度改革,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完善源头共管机制。紧盯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隐患,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有效将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其作为重大决策、事项、措施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严防“决策一出台,矛盾跟着来”。

  突出融合化方式,抓紧攻坚克难

  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其成效的重要标尺。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六治融合”,使社会治理有的放矢。

  一是以政治增强治理定力。政治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坚持把政治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采取各种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凝聚全社会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共识共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完善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切实把评判社会治理成效的“表决器”交到人民群众手中。

  二是以法治彰显治理威力。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良法促善治,根据社会治理实际需要,在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等领域出台了地方法规,完善了法律规范。以懂法促守法,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打造上线“法律明白人网校”微平台,目前全省共颁证上岗252.7万人、骨干16万人;在全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法律顾问团,使遇事找法的观念深入人心。以秉公执法促信法护法,树立法治权威,强化全民法治信仰。依法解决执行难问题,江西“法媒银”平台被中宣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创造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江西经验”。

  三是以德治深化治理潜力。德治是社会治理最强大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突出开展“红色治理”,通过开设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让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在红土地上激扬和传承,铸就了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信念红”,激活了全民共治的“红色功能”。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的奖励、帮扶作用,伸张社会正气,鞭挞歪风邪气,全省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典型。

  四是以自治激发治理活力。自治是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贯彻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法定政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全省共建立2万余个群众自治组织,各地创新了一批“群众说事”“说事拉理”“民情恳谈”“和事佬”等特色治理平台。

  五是以智治提升治理能力。智慧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推进智慧治理,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将以传统人力战术为主转变为以科技智能手段为主,以智能化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推进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努力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六是以专治攻克“疑难杂症”。什么问题突出就用什么办法实行专项治理,什么症状严重就用什么方子实现精准用“药”。比如,针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按照中央部署,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实行依法严打,取得重要阶段性战果;针对鄱阳湖区矛盾多发的问题,固化湖区联谊联防经验,改造升级蛇山岛联合巡逻执法勤务指挥系统,探索大湖治理的新模式;针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难点,探索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心防”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致力规范化建设,抓实基层基础

  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力量在基层、成效最终体现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条是推行规范化建设,提升硬性保证的承载力、支撑力。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石和底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量。抓住扫黑除恶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这一契机,深化党建引领,做好“党建+”文章,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配强班子队伍。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话语权。

  二是专业队伍建设规范化。创新法官检察官员额递补机制,完善员额交流机制,规范员额进出管理,推动实现“出缺立补”,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按照“1+N”(1名网格员+多名平安志愿者)模式配备网格力量,有条件的地方按照“1+N+N”(1名网格长+多名网格员+多名平安志愿者)模式配备,打造“全科网格员”,当好信息员、巡防员、调解员、管理员、服务员、宣传员“六种角色”。建立常态化综治培训制度,推进综治干部和网格员队伍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着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条件保障基本配套规范化。坚持力量重心下移,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履职条件,缓解后顾之忧。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加强县级党委政法委力量配备,配齐配强乡镇政法委员。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稳步推行一村(社区)一警(辅警)。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基本解决“一人所”“无人所”问题。人民法庭“双达标”建设全面完成,为市域社会治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是社会参与规范化。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社会治理的巨大动力和无限智慧蕴含于人民群众之中。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志愿者行动,创造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综合体,构建“4+X”综合体模式,最大限度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打牢基层社会治理深厚的群众根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南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的“三上三下” 陇南武都区安化镇马家沟村的“三上三下”
  • 【新春走基层】兰州:农民朋友赶大集 交警护卫保平安 【新春走基层】兰州:农民朋友赶大集 交警护卫保平安
  •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表彰“云剑”追逃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表彰“云剑”追逃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 【聚焦2020春运】喝了隔夜酒开车 兰州一驾驶员着急回家涉嫌饮酒驾驶被查 【聚焦2020春运】喝了隔夜酒开车 兰州一驾驶员着急回家涉嫌饮酒驾驶被查
  • 【新春走基层】兰州娃娃演舞剧 个个都是花木兰 【新春走基层】兰州娃娃演舞剧 个个都是花木兰
  • 兰州甘家巷社区“鼠年纳福”送春联(图) 兰州甘家巷社区“鼠年纳福”送春联(图)
  • 兰州皋兰路街道“寒冬送温暖” 兰州皋兰路街道“寒冬送温暖”
  • 兰州城关区张掖路街道:“绣花功夫”打造“最美街区” 兰州城关区张掖路街道:“绣花功夫”打造“最美街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