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疾病较量最有力武器是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科技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深度的科技创新。尽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处于胶着状态,还有大量难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还存在应急防控的一些技术难题,防控产品及装备的应急集成还有待攻关和协同研究。这些科学技术问题都要求科技工作者组成科技攻关组、确定主攻方向、开展跨学科协作,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疫情防控亟需科技突破与创新,但科技创新又容不得急功近利。因为科技创新要求求真,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下也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伪造、捏造和剽窃,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谨遵科学道德规范和准则。科技创新要求务实,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科学研究中不唯舆论导向、不唯民众所好、不唯眼前个人利益,不急于抢得头功、拔得头筹,而是以科学的态度适时公布科研成果,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科技创新需要完善的科技政策和法律等提供支撑。近些年来,我国加强科技领域的立法工作,先后对一些相关法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科技法律制度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政策,对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但与此同时,在科技立法及实施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着唯SCI论文的现象,科技成果认定和评价体系还亟待完善和优化;一些科研单位还存在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土政策;一些科技成果的产出还未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还存在制度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实现科技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等具有一定的制约。这就要求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政策和具体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政策和法律支撑。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社会具有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竺可桢曾这样描述过,“就是用科学方法来求出真理,真理求出之后,就必须宣传拥护,虽牺牲生命财产,亦所不惜”。科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灵魂。科学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打破文化固有的僵化、封闭、退化、保守或墨守成规的过程,就是实现文化的进化、开放与进取的过程。疫情作为一种突发的外在压力,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的一堂代价昂贵的速成课,对于我国民众的生态文化观念、饮食文化传统、公共卫生习惯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科学精神要求具有批判性,用批判性思维驾驭科学工具。只有秉持批判性,才能打破公众对伪科学、反科学的盲从和迷信。这种打破,本身就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科学精神所秉持的批判性,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所必需的精神特质,一个地区在治理中如何降低决策的错误率,显然需要治理者、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在参与中进行批判性检视。不断培育公众的科学精神,从微观上来讲,可以有效防止民众被误导,有利于公众做出正确和有效的自我决策、减少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从宏观上来讲,可以普遍提升公众的科学认知度,减少公众的迷信、盲从,减少社会无序、混乱和公众恐慌。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以科技支撑社会治理。我国进入了科技发展的快速轨道,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5G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的运用,为社会治理插上了技术的翅膀。但与此同时,在疫情面前,一些地方的社会治理面临着技术的尴尬,如一些地方红十字会在物资收取、管理、发放、调配等环节仍然使用笔和本子进行记录整理、靠介绍信进行捐赠物资的分配,一些医疗防控机构仍然依靠打电话进行数据报送;一些地方的政务管理面临着技术的考验,在政务云已经广泛覆盖的情况下数字政务、各级联动、快速反应机制等还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就不免让人疑惑: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发展如此成熟的今天,少数地方的社会治理为什么仍然表现得如此脆弱不堪和令人遗憾?社会治理的技术现代化的瓶颈在哪?面对着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技术尴尬与考验,要求我们以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以科技引导社会治理的方向,以科技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精致化。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大国的优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然,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系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体系,其中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是社会管理者的现代化。面对着疫情的考验,社会管理者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会运用信息和技术、提升运用融媒体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提高决策能力。只有打造一支规模大、专业化、有科学精神、有先进理念、有公仆意识的社会管理队伍,才能实现社会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转变。
相关新闻
- 2020-03-06发挥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
- 2020-03-06把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 2020-03-06在疫情防控中提高公众新媒体素养
- 2020-03-06增强谨慎之心 防范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