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基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昌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吴静
【观点热搜】
新基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日趋加快。近日,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深圳市将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数字技术设施,形成“泛在连接、高效计算、智能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双千兆城市”。
新型基础设施能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2020年,我国已经启动了数十万亿元的新基建投资计划,未来还将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石
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基建作为社会的准公共产品,既需要新技术的推动作用,也依靠社会经济需求场景的广泛参与以拉动新基建的潜在价值。从需求角度看,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繁荣的强大基石,新基建为数字经济下的虚拟连接奠定接入、算力、算法的软硬件支撑,保障数字经济爆发式的网络效应。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也依赖于数字化的平台以及大量服务器等硬件资源的支撑。
借助新基建,数字经济模式可大范围普及,使得广大中小微企业能够受惠于数字技术,例如在App客户端,可以将大量中小商户链接到云端,实现商业模式的广泛复制;互联网公司可以基于自身数字化赋能能力,从搭平台、建生态、促转型、拓发展、促消费等多个维度全面赋能正处于复工复产过程中的中小微企业;赋能平台则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服务全面升级搭建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以商业与社交融合的资源优势建立数字经济的生态智慧化,以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的特点加速各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激发新基建内在价值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新基建“建用结合”,激发新基建内在价值。数字经济拥有一个体系化的、有层次的经济组织模式,从数字化的基建设施、商业平台到应用场景,各个层级密切相连,丰富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促进更好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
农业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取决于自然环境禀赋,工业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取决于交通区位优势,信息时代发展格局取决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融合。不同于传统的“铁公机”基建,新基建具有主体和服务功能可分离的特性,如内蒙古的数据中心可以支持浙江的线上商业交易,广州的超算中心也可以支撑甘肃的研究工作。数字经济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特点将激发新基建内在价值,有助于平衡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相比而言,数字鸿沟的消除要比缩小工业基础设施差距要容易,新基建将有助于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在缩小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互联网平台上的助农小程序、直播模式带动了包含边远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的农产品销售,既发挥了新基建的应用价值,也促进了数字红利的价值共享。可见,新基建的内在价值需要数字经济的运营模式去充分挖掘和激活。
数字经济开创就业新方式
数字经济促使我国就业格局发生大转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在线化、数字化的工作学习方式成为常态,在开创就业新方式的同时也加快了数字新基建应用于现实场景的速度。并且数字新基建也为数字化的工作学习方式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可能性。
数字经济下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韧性更强。数字经济模式下的就业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呈现出雇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细分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中心化等特点,创造了大量兼职就业、灵活就业岗位,为用工与择业带来了新变化与新趋势。以微信平台为例,据信通院测算,2019年微信带动直接就业机会2601万个,其中兼职就业机会达1519万个,基于微信的兼职就业主要包括以技能输出为主的教育类服务、投稿写作类、自媒体类、电商类、理财类、表情设计类等。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等运营、开发、设计和维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就业人群。数字经济的就业模式还具有高度灵活性,大量就业岗位不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可通过线上办公等形式分布在全国各地,有效带动各地就业。
完善机制体制促健康快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经济社会各组成部分的数字化进程,从长远看,数字经济将成为传统经济社会线上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经济将持续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当然,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完善的机制体制加以支撑,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有序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布局不同类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拓展应用场景深度,更好地发挥新基建的社会经济价值。
二是加快培育跨领域数字化赋能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以及垂直领域龙头企业中培育赋能企业,建立高效、快速推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
三是加快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法律形式保护数据安全,加强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风险防范,构建能够满足个人数据信息保护需要的制度体系。
四是加强弥合数字鸿沟的相关措施。加速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使农村和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数字红利。
相关新闻
- 2019-12-27【地评线】“流动中国”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 2019-12-18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2019-12-11做强内需市场 助力高质量发展
- 2019-12-10以贸易高质量发展摆脱摩擦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