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人民时评)
在生态面前再小的地方也不能破坏,在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也不要动心,美丽中国画卷才能更好铺展在人民面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因如此,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造成巨型沟壑以及植被破坏的新闻,让人感到格外痛心。青海省有关方面迅速回应关切,初步认定涉事企业涉嫌违法违规,对涉嫌失职失责的相关领导干部或免职或立案审查调查,彰显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鲜明态度。
历史经验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对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企业,决不能心慈手软,即使是有需求的产能也要关停,特别是群众意见很大的污染产能、偷排“红汤黄水”的违法企业,更要坚决“一锅端”。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青海省决定立即启动新一轮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工作,停止木里矿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将木里煤田管理局更名为木里煤田生态保护局,体现了加强源头治理的坚定决心。
木里矿区非法开采,教训深刻,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绝不容越雷池一步;谁站在破坏生态环境那一边,谁就站到了公众利益的对立面,就要受到惩罚。近年来,从秦岭违建别墅破坏生态到浙江千岛湖违规填湖,从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缩水”给煤矿让路到宁夏一家企业向腾格里沙漠排污,对于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各地必须保持“零容忍”态度,出现一起就查处一起。事实证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只有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才能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要看到,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也要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穿不透的利益壁垒;环保督察的监管阳光,还有一些角落照不到。越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越要在以雷霆手段追责的同时,加快制度落实。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层层压实的“生态责任链”串起环环相扣的“制度保护链”,构建起美丽中国坚实的绿色屏障。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在绿色发展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更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就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会让多年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可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对于地方发展而言,绿色转型才是出路,绿色创新才是动力。只有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工业经济提升,孕育三产新业态,才能让绿水青山的坚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果实。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只有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做到在生态面前再小的地方也不能破坏,在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也不要动心,美丽中国画卷才能更好铺展在人民面前。
相关新闻
- 2020-08-13营造科学育儿的信息环境(人民时评)
- 2020-07-30以更高标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人民时评)
- 2020-07-23持续完善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人民时评)
- 2020-07-21“数字口岸”畅通铁路大通道(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