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20-09-22 10:37 来源:光明网 编辑:张慧雅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王斌通,马成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就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这些重要论述为“十四五”时期有效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日渐深入,对我国社会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深化。无论是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人际关系的修复、社会秩序的维系,还是广大城乡社区对疫情的成功防控,均充分说明社会治理的成效,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也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紧密相连。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越有效,国家治理的基础就越坚实。

   一、准确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科学内涵

  “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制度的核心要义,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强调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就要求社会治理既要本着政府、社会合作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安排,为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发挥优势的机会;也要增进党委、政府与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的互信及沟通,打破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促进各类主体平等协商、合作互动。

  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强调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论述更加明确了各类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关系和地位,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强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活力。

  共享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强调各类主体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因此,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发展和治理成果。

   二、深刻认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作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多发生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多植根于基层,各项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多萌芽于基层。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远之计,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固本之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湖南考察时所说:“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经历57年发展仍发挥着积极的治理效能,被誉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的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枫桥经验”之所以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基层干部群众能够充分把握历史潮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各式各样的调解程序与乡规民约、社区公约、行业章程等社会规范,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供给,不断展现化解矛盾纠纷、预防社会冲突、维护安全稳定的治理功效。

  基层安,天下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所在基层,矛盾纠纷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第一现场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土壤在基层,社会安定与国家善治的根本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三、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意味着社会治理的主体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单纯的政府负责转向多元主体共治,党委、政府、社会、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治理变得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和凝聚力。而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目标,还需做到:

  一方面,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生动实践。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公共责任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社会治理,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鼓励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路径,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同时,做到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共建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吸收共治的智慧,让人民群众收获共享的成果,促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党委、政府、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对基层社会的共同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应该既心情舒畅又关系和谐,呈现出个人与集体的互利共生。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本质上包含了对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遵从,对全体人民合法权利的肯定,对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这就意味着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要增进党建引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让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

  (本文系“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法律治理研究创新团队”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人民银行兰州中支成功推动甘肃省首笔中征应收账款线上全流程融资业务落地 人民银行兰州中支成功推动甘肃省首笔中征应收账款线上全流程融资业务落地
  • 【中国梦 黄河情】甘肃崇信:满城公园满城花 一城山水半城香 【中国梦 黄河情】甘肃崇信:满城公园满城花 一城山水半城香
  • 【直击嘉峪关变迁】藏在钢铁里的幸福味 【直击嘉峪关变迁】藏在钢铁里的幸福味
  • 【寻访陇原古镇】古镇越千年 礼辛传乡愁 【寻访陇原古镇】古镇越千年 礼辛传乡愁
  • 【驴友手记】子午岭看日出 【驴友手记】子午岭看日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脱贫摘帽看泾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脱贫摘帽看泾川
  • 定西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定西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 海报丨他们,乘“丰”破浪! 海报丨他们,乘“丰”破浪!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秋高气爽游敦煌
2   甘肃兰州:开学的仪式感
3   甘肃宕昌:传统中药材助脱贫
4   玉米产业科技助“三区三州”深贫区“摘
5   甘肃庆城:东西部协作扶贫引“外援”
6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
7   区域联动 共抓共管 甘肃省将集中整治旅
8   “正面刚”硬核酒泉 “丝路人”刚出丝
9   【图集】一城因泉名 两千年“可酌”
10   兰州新区两企业在全国创业创新大赛甘肃
11   四十年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重返阿
12   2021年研究生考试下月10日开始网报
13   10月20日兰州市将启用10套固定式机动车
14   人民银行兰州中支成功推动甘肃省首笔中
15   【中国梦 黄河情】甘肃崇信:满城公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