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最新热评

有限耕地要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20-11-20 09:44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红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文件指出,要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这是继《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又一份事关耕地和粮食的重要文件。笔者认为,保中华民族的饭碗,耕地不能“非农化”、粮田不能“非粮化”,有限的耕地资源要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防止耕地“非粮化”具有现实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但是,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水热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国情农情决定了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大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必须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三大谷物的种植。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管好用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有关部门已经依法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这是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一句话,凡是破坏土壤耕作层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

  防止耕地“非粮化”,必须产区销区一起发力。长期以来,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但产粮大县大多是经济弱县,一些主销区却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种植面积下滑。各地区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主产区要努力发挥资源优势,利用适度规模经营,继续为全国作贡献;产销平衡区要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口粮田,保证基本自给;主销区要明确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卓尼:美丽藏乡日日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卓尼:美丽藏乡日日新
  • 异地办 便捷办 网上办 甘肃省公安交管12项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实施 异地办 便捷办 网上办 甘肃省公安交管12项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实施
  •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林铎主持并讲话 唐仁健欧阳坚孙伟出席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林铎主持并讲话 唐仁健欧阳坚孙伟出席
  • 12项交管新措施今日起正式实行 12项交管新措施今日起正式实行
  • 智能机器人小豹亮相当地铁拥有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离我们还远吗? 智能机器人小豹亮相当地铁拥有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离我们还远吗?
  • 12座精致款候车亭亮相兰州主城区 12座精致款候车亭亮相兰州主城区
  • 2021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时间只剩40天 2021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时间只剩40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周末甘肃省降雪降温 市民外出注意保暖
2   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表彰兰州市
3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将举办“博士招聘云端
4   【抓“六稳” 促“六保”】武威前三季
5   宁县:志愿“宣传员” 带来新风尚
6   【抓“六稳” 促“六保”】定西出台政
7   兰州交警零点行动继续作战
8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自动发药机”上岗 1
9   兰州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进冷链
10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 省直部门落实
11   庆阳华池:合力奋战共赴小康
12   确保贫困户端稳就业“饭碗”——平凉崇
13   “铁牛”欢唱药飘香——宕昌县中药材农
14   甘肃省公安机关集中统一销毁非法枪爆物
15   甘肃四个集体和三名个人获最高人民法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