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刚:在融入双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存刚,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聚集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扩张经济总规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新型供给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我们应深入研判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基础和条件、机遇等,有效利用国家提出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发挥优势为基点,以促进要素集聚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建设为基础,为我省实现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我省经济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传统,产业链条短,产业与市场终端需求的联系不紧密,个别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规模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滞后,经济发展主体结构失衡,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经济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弱。这就决定了我省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需求,难以在以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能力扩张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发展。应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聚集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扩张经济总规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新型供给体系。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深度融入,不断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整体塑造甘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紧密围绕国家空间规划、功能区划分以及产业发展布局的指引,突出资源、区位、要素支撑优势,合理布局和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避免产业选择上追求“高大上”和“热门”,实现在国家产业规划和发展大格局中的差异化发展。加强基础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有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戈壁农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布局发展食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做大新能源产业以及大力发展相关的消纳产业。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中草药、新能源等行业的深度化生产。研究并谋划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的定位和生产经营。
适应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合作。充分发挥甘肃在“一带一路”的通道优势,利用兰州新区、河西走廊丰富的土地和电力资源,吸引省内外资本建立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扩大对外贸易。
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科技院所、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对现有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类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进行系统调研和评估,针对人才利用方面存在的不充分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价值。拓展国有企业经营类干部的选拔任用通道,采用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海内外选聘的方式,提升我省大型国有企业经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从高等院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到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任职,更好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人才使用政策,制定有关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任职兼职获取报酬,最大限度地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使创造社会财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极大地迸发和涌流出来。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