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把准正确政治方向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21-05-11 10:3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李红军

  作者:梅星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农科院)

  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到乡村三产融合,从缩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从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3月2日至3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对新阶段河南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时代课题进行大讨论。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时期,如何把准正确政治方向,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需要结合河南自身优势,以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开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路径。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把握“两条底线”“两个自主”“三个积极性”与“四化”

  要守住两条底线。第一条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安全是社会稳定“压舱石”。“猪粮安天下”,非洲猪瘟验证生猪稳产保供牵涉民生,新冠疫情证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要以史为鉴,以清晰的历史逻辑,树立大的食物观,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其他重要农产品的多样和质量,保证一方百姓对健康和营养食物基本需求。要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拓展全产业链增值空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河南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十大特色农产品集群优势凸显。第二条是耕地红线不破。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严格落实“两个绝不能”,对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要坚决制止耕地的“非农化”,防止耕地的“非粮化”,采取“长牙齿”的措施,持续开展防止耕地“两非”专项整治。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确保耕地质量,提倡集约和节约用地。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作用,激励约束并举,确保河南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02亿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0.8亿亩。

  抓住两个自主。第一个是良种繁育自主化。种业作为基础产业,需把良种繁育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对“卡脖子”领域和环节进行技术攻关突破,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度,建设现代种业高地。将河南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成全球生物育种新高地、全国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同时发挥中心要素聚集效应,谋划中国“种谷”建设,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种业产业集群,为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河南力量。第二个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自主化。以智能化农机为突破口,走差异化、小型化、智能化农业机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农业“高精尖特”装备新兴产业,将河南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打造现代农机装备创新引领高地。此外,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创新机制、用足政策,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返乡创业科技支撑制度、留学专家服务基层政策等,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家走进千家万户,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调动“三个积极性”。一是要调动党、政齐抓共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积极性。按照2021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委书记、省长负责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安全的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农市发〔2021〕1号文件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化压力为动力,增强各级党、政齐抓共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农民种粮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同时,增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减少农业自然风险损失,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务农经济收益。三是调动市场利农调控的积极性。随着产业发分工细化,农业及农业生产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弱质性和弱势性也相对明显,在用“看不见手”进行调控时,市场经济中各个微观主体要彰显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担当,体现“三农”情怀,聚合形成市场利农调控的强大合力,抬高农民市场经济地位,进而增强农民种粮务农信心。

  奋力实现“四化”。一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形相对复杂,有豫西南山区丘陵、豫东南黄淮海平原、豫北华北大平原,还有黄河滩区、南阳盆地,有人口密集的村镇,也有人少地多的县乡,各地农业生产经营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化,重点培育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发展,通过提升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传统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

  二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化。坚持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思路,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通过优化市场主体内部管理、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场资源效用以增强价值链、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突出平台的要素集聚、示范引领等作用,构建资源优势互补、部门协同合作、三产有机融合的供需链,率先实现河南省粮食产业“三链”同构。

  三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嵌入农业生产当中,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完善农业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创新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实现国家生态文明中出头彩、出重彩。

  四要推进农业经营品牌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三链”同构,深入落实“四优四化”,重点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新时期,狠抓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叫响“豫粮”品牌;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草食畜产业、家禽产业,凸显河南优质良种资源,叫响“豫畜”“豫禽”品牌;做大做强花生、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稳固河南特色农业品牌根基;培优中药材产业,擦亮河南道地中药材品牌;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从“管产品”全面升级为“管全产业链”,重点围绕面、肉、油、果蔬、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空间。

  在农村现代化方面,要以大系统观来谋划、推进农村现代化,始终坚持把强县和富民、改革和发展有机地贯穿于城乡融合整个过程,把握“两条底线”、“两个关键”、“三个抓手”与“三通”

  要守住两条底线。第一条是守住农村农业生产功能不能发生质变。随着工业文明发展、城镇化推进,广大农村成为市民休闲养生、农耕文化展示、游子乡愁寄托的地方,农村固有的农业生产功能被一再忽视,甚至成为资本逐利的价值洼地,渐蚀大国根基。在新时期的农村价值挖掘及形态再塑过程中,务必要守牢农村农业生产功能,方可将农村打造为农民宜居宜业新家园。第二条是确保广大农村地区不再出现规模性返贫。十八大以来,全省共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9万户28.7万人,经过及时帮扶,截止2020年底,尚有1.8万户5.9万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可丝毫懈怠。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现、精准施策。切实落实“四不摘”政策,在财政、教育、产业、就业等方面,加强对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解决好困难及“边缘户”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守牢乡村稳定有序、民生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相得益彰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以现代科技推进农村基层“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科技对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民事纠纷调节、移风易俗等事项的支撑,为村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大提升。二是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人性化。科学规划,根据五种乡村振兴村镇类型,因地制宜补足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短板,以大多数常住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为原则,以便民化、实用性、低成本性为目的,统筹规划、分期推进,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群众满意度。

  牢固三个抓手。一是突出县域抓乡镇。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资源,布局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是突出关键领域抓重点项目。乡村建设行动关键还得有行动,重点是要做到五大建设。以满足村户居民需求为方向,完善路水电汽暖网讯等基础设施、教医养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消费平台支撑条件建设以及以农村村庄清洁和绿化为方向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平安乡村建设

  三是突出党建引领抓基层组织。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增强县委书记对“三农”工作的精力投入,牢牢把握党对农村工作的正确引领方向。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通过乡镇、村庄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用好县级融媒体、引导监管好自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现代物质文明与传统乡村精神家园交相辉映。

  奋力实现三通。要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方法指引,实现城乡互通、产业融通、要素流通。一是县域内城乡互通。在城乡间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设、人口有序流动迁徙、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形成、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减以及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探索等方面,河南要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乡村域内三产融通。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粮食主产地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形成“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服一体、农林牧渔衔接、贸工农旅融合,实现大农业部门的“内向”融合、农业产业链条上的“顺向”和“逆向”融合,不同产业部门的“横向”融合。三是区域部门间要素流通。通过深化制度改革释放发展红利,打通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肠梗阻”,促进“人”“地”“钱”“技”等要素实现城乡双向流通。在“人”方面,通过优化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环境,畅通人才去留渠道,引导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在“地”方面,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完善盘活农村“三块地”存量资源,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综合整治,允许各地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支持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及其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高效高质发展。在“钱”方面,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及支付制度,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省级政府统筹发行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扶持乡村发展事务,健全农业再保险和生物资产抵押制度、探索农产品期货制度。在“技”方面,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现代化设备和设计理念促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升级换代来增强生产力,通过现代理念方法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来改善生产关系,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进步贡献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野生动物园各场馆建设如火如荼 兰州野生动物园各场馆建设如火如荼
  • 临夏市北滨河路60里牡丹长廊里不同品种、颜色各异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临夏市北滨河路60里牡丹长廊里不同品种、颜色各异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 甘肃省器乐大赛圆满落幕 颁奖晚会在兰举行 甘肃省器乐大赛圆满落幕 颁奖晚会在兰举行
  • 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项目启动 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项目启动
  • 兰州榆中县专项治理高价彩礼礼金不超过200元待客宴席不超过25桌 兰州榆中县专项治理高价彩礼礼金不超过200元待客宴席不超过25桌
  •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宣讲团队走进兰州大学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宣讲团队走进兰州大学
  • 甘肃苍穹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成立运营 甘肃苍穹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成立运营
  • 兰州市加大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发现的9项问题现场责令整改 兰州市加大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发现的9项问题现场责令整改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南宕昌县南河镇:“线上+线下”让党
2   崔景瑜主持召开陇南市政府常务会议
3   铭记光辉历程 凝聚奋进力量——陇南市
4   陇南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崔景瑜
5   网民咨询兰州市安宁区小学划片问题
6   微视频|相约丝博会 网聚十四运 西安在
7   防灾减灾宣传周丨这些灾害自救常识,关
8   “狗”生赢家《莫高窟乐乐大王回家记》
9   白银“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拉开
10   5月10日至6月30日G22青兰高速太平、老
11   5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揭晓武威市3人
12   甘肃省局地开启“雨水模式”
13   兰州和政东街社区给老党员送党史学习大
14   杜永峰:用减震隔震技术筑起生命屏障
15   兰州:女乘客突发心脏病 热心公交司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