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21-08-30 11:2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红军

  作者:张丽君、李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直接关系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进度和效益,对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民族地区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有了质的提升。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民族地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加快改善乡村整体面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实践情况看,民族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对于民族地区来说,脱贫攻坚战打赢了,把这个阵地攻下来不容易,守得住巩固好也不容易。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等问题,脱贫基础比较脆弱,一旦出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或其他风险,容易产生新的贫困,部分脱贫人口面临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二是农业农村发展仍不充分。一方面,民族地区自身承载力有限,要素配置效率较低。这具体体现在部分脱贫地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些贫困县城乡融合层次低,资金和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受阻。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不畅,具体体现在少数民族“流动的”或“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以及农地地块分散等抑制了规模种植的发展和市场主体进入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受制于区域治理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较为有限,其内生发展动力需要持续性激发。

  总体上看,这些难点痛点问题,有的是民族地区存在的特有难题,有的是各地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切实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二)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意味着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缺一不可。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五大振兴。

  产业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产业振兴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加快产业转型和发展,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换。要创新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种地难问题,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要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完善产业支撑体系,重点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和产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人才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就缺乏支撑。一方面,要继续实施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各方面人才下乡服务,重点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另一方面,要着眼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整体素质,积极培养乡土人才。同时,还要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引进一批懂市场、懂技术、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吸纳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

  文化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和璀璨光芒。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重要抓手。要维护各民族团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多元民族文化,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基础上,深入发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做到有序开发、适度利用。要充分保护和发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做好传统民族村寨的规划与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交融。

  生态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生态振兴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大对水源和饮用水保护力度,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好少数民族朴素的自然生态文化,引导其与现代生态文化相融合。要处理好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结合地方自然禀赋和产业现状,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组织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农民凝聚起来;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多元治理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培育乡村良好风尚,规范行为、凝聚人心;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今年是临夏州积石山县成立40周年 今年是临夏州积石山县成立40周年
  • 【陇拍客】甘肃临泽十二万斤大闸蟹喜获丰收  “飞奔”江南各大城市 【陇拍客】甘肃临泽十二万斤大闸蟹喜获丰收 “飞奔”江南各大城市
  • 白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扫描 白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扫描
  • 俯瞰白银市金岭公园 俯瞰白银市金岭公园
  • 调查课后服务家长叫好师资不足或成难题 调查课后服务家长叫好师资不足或成难题
  • 武威鸠摩罗什寺临摹复制大型壁画即将对外开放 武威鸠摩罗什寺临摹复制大型壁画即将对外开放
  • 张掖黑河岸边藜麦红 张掖黑河岸边藜麦红
  • 火爆 “剧本杀”成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火爆 “剧本杀”成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推窗见绿 出门见景
2   这里是中国·甘肃兰州丨新学期教材正在
3   [走进乡村看小康]甘肃甘南尕秀村 旅游
4   [走进乡村看小康]甘肃甘南尕秀村 农牧
5   [中国三农报道]甘肃:多举措应对旱情
6   乡村振兴看一线 甘肃张掖:7000多亩螃
7   甘肃高台:7000多亩水域大闸蟹上市
8   【美丽中国】湖光山色官鹅沟
9   【视频】云山雾海鸡峰山
10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
11   今年是临夏州积石山县成立40周年
12   华熙集团与临夏县签订东西部协作框架协
13   刘永革任陇南市委副书记 崔景瑜不再担
14   临夏州康乐县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5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戴威等同志任职的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