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力量之源
作者:王永祥(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百年来,党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力量之源。在百年奋斗中,党始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变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给予了全面总结和科学评价,《决议》通篇贯彻着对党密切联系群众开创历史伟业脉络的总结和评价,对此的深入把握,对领会《决议》精神和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在斗争中日渐明晰,党为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懈斗争,制定的正确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早在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要让“劳动群众”在“共产党的号召”下,推翻资本家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大要求党应该“‘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并提出党的一切运动要“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大革命失败后,党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农民运动,领导农民开展土改运动。1928年,党就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做了精要的阐释。党的七大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业已成熟,并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巩固。在斗争中,党领导下的军队团结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不断适应斗争形势调整政策,制定土地分配政策,出台土地法,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党同农村社会阶层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带来的深厚伟力也使得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党推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改变了农村旧有生产关系,亿万农民由此迸发出磅礴的革命热情,党领导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党的事业发展,必须领导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这一时期,党不断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结成了牢靠的同盟,党的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使党能够团结带领群众经过28年浴血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翻身做主的人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形势的变化使群众路线一度遭到破坏,但人民群众对党始终报以极大的信任,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了,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为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新社会的建设中来。党领导开展的“反对官僚主义”和整风运动等很大程度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注重通过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物质生活条件,党的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也是顺应了人民群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愿望。
治国理政中,党警惕脱离群众的问题,对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腐败行为绝不姑息,注重把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倡导领导同群众相结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对于国家肌体健康和防止党员干部蜕化的监督作用,有意识地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群众路线与国家制度的创建和完善相结合,取得了积极成效。
后来,随着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左倾思潮和左倾路线兴起,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社会内部的斗争和分裂使党的群众路线遭到严重破坏,但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团结在党内健康力量周围并一起斗争。
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团结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建设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顺应民心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调整,群众路线也逐渐得以恢复,党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使工作重心重回正轨,邓小平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视为“我们的传家宝”,群众满意与否、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成为了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党内还普遍深入地进行了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深入,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一时期,党群关系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推动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群众路线得到不断巩固,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更加广泛也更加强烈,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党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而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出发,强调必须从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抓起,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并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切实加强了全体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深刻认识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智慧力量,自觉拜人民为师,通过全党上下矢志不渝的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党还强调创新方式方法,注重通过网络走进人民群众,努力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这一时期,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加强,中华民族强了起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变得空前主动,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本文系2021年兰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LDXCSZZX——202103)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 2021-07-23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 2021-05-20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力量
- 2019-10-11党的群众路线70年的发展
- 2018-10-17不忘初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