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经济社会

“数字下田”: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22-09-14 09:1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何星丑

  原标题:“数字下田”: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的使命在于牢牢稳住中国人“粮袋子”的同时,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解决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以往一谈到农业,人们的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一幅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图景。当下,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田则是农业的母版。”随着以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5G技术为支撑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其方向是生产装备化、装备数字化、监管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无人化生态农场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谁能抢占这一巅峰,谁就可以引领未来世界农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驱动推动农村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并以此创造更多就业、拉动农村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转型的目标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科技引领、数字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强国的实现程度仅为62%,与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阶段。其中,最突出短板是农业科技条件不足,每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数为32.4人,比例不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为0.62%,仅为世界前五名平均水平(1.98%)的31.3%;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0%,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高达80%。这些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梦的关键要素。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不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手机种田”已相当普遍;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不少地方仍摆脱不了“牛耕马驮”的传统旧俗,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推动种源“卡脖子”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农业“芯片”升级换代,尽快缩小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稳住“粮袋子”。同时,我们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聚焦农业提质增效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数字下田”新模式,让数字赋能农业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有力地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在补齐农业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突出短板,在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农民、引进数字化企业、完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欠发达地区差别化支持政策等方面出实招、使实劲、见实效,有力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土地永续增绿、农业高质量发展,国泰民安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作者:凌经球,系广西区委党校二级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