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大力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政策精准高效实施,积极构建公正平等、规范有序、合理畅通的人才培养、引进、发展通道,用心用情用力把人才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凝聚思想共识。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广泛凝聚人心,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人才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人才力量,用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引领人才创新,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才奋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强国使命和历史责任;汇聚磅礴伟力。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凝聚人才工作合力,增强教育引导力度,做到精细育才、精准引才、精心用才,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发展。推动制定惠利政策、整合先进资源、营造舒适环境等工作,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在党组织周围,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着眼时代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造就战略“帅才”。提高人才“专通合一”的科学素养,引导人才始终坚守政治底线,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注重坚持长远眼光,赋予高质量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激励人才善于全局谋划思考、敢于攻克技术难关,有意识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实践标准发现战略科学家,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家队伍中选拔战略“帅才”;广泛吸引各类“英才”。实行更加开放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制定灵活的人才选用政策,建立柔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多元人才评价体系。精准对标各类尖端人才的专业领域、实践经历等情况,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为不同人才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不断激发各类英才的事业心和创造力,使其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助力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动力;着力培养青年“俊才”。科学把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健全青年人才培育机制,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对杰出青年人才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胆提拔和任用青年科技人才,鼓励新兴人才积极开拓、勇于担当,全面提升青年人才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营造良好氛围,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造条件,打造爱贤惜才的社会环境。加大对于先进人才事迹、重大创新成果等的宣传报道力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着力倡导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的强烈意识和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营造重视人才、信任人才、珍惜人才、善待人才的整体氛围,塑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扩大人才服务范围,落实服务措施,形成高效便捷、持久可靠的人才服务机制,切实营造助力人才成长汇聚的现实环境;搭建平台,完善激发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和政策反馈机制,真正做到为人才“解压”“松绑”;打通人才交流多元渠道,建立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区域人才和城乡人才、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跨领域跨专业人才之间的对话沟通、融合渗透制度,实现人才资源有机整合,促使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注重统筹,创建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境。着眼现实事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薪资待遇,保障科研经费支持和设施资源供给,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创造潜心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做好全面统筹安排,完善人才服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才生活管理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安身、安心、安业,帮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使他们更专注地投身于科学理论创新和重点技术研发,真正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来源:贵州日报)
- 2022-12-08“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24))
- 2022-12-08树立大食物观 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新知新觉)
- 2022-11-30奋力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 2022-11-30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