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锻长板 推进产业体系高质量跃升
原标题:补短板 锻长板 推进产业体系高质量跃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任务,这一目标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夯实物质基础,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其次,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由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主向依靠自主创新转变,由集成创新为主向原始创新为主转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突破固有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跃升的必然选择;再次,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布局日益近岸化、在岸化、短链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夯实发展优势,应对新型大国关系和复杂外部环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我国产业体系门类齐全,但大而不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为根基。二是具有较强的国际把控力。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是一系列前沿科技、新产品、新业态的竞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形成若干国际领先的王牌产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国际话语权。三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能应对国内外各种危机,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弹性,实现上游原料、中游中间品、下游消费品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补短板、锻长板,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力争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当下,需处理好五方面问题。
第一,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为路径。传统产业存量大、带动就业多、经济拉动效应明显,其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瞄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脑科学、生物医药、空天科技等前沿科技与产业领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加快弥补基础研发短板,构筑产业体系“源动力”。当前,以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跟跑”模式难以为继,已触及上游基础科研瓶颈。必须下决心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大学,培养拔尖人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三,加快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协同共进的企业创新格局。国有企业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性作用,利用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支持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将技术成果向民营企业开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大力培育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生力军。
第四,健全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妥善解决政策滞后性、功利性和缺乏一致性问题,构建高质量制度供给体系。政府应聚焦基础性、公共性和关键性领域,专注于定规则、定标准、定原则。降低产业进入门槛,完善市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支持科研人员创业,探索国有资产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第五,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支撑。加强人才保障,吸引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构建全球性、开放型研发网络。加强海外矿产等原材料保障,通过参股、合作开发等方式共同开发第三方国家矿产,以“国有+民营”的合作新模式获取海外资源。加大资金保障,提高基础研究、政府资金在科研经费中的比重。强化土地保障,妥善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配套产业用地问题。
(作者:王成仁,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内参处处长、副研究员)
- 2023-04-18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 2023-04-18让数字消费激发经济新活力
- 2023-04-11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新优势
- 2023-04-11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