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经济社会

释放新生产要素活力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3-26 11:4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释放新生产要素活力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创新群体性突破、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区别,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弱化对土地与资本投入的依赖,强化对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的需求。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本质特征,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或者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数据要素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可再生性等特征,突破了传统生产要素总量有限和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递减的局限,能够在使用中产生外溢效应并实现自身增值。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步伐正不断加快。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2年至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28.99%。数据要素市场蓬勃发展,不仅能有效连接数据供求关系,通过数据的有偿流通保障技术攻关必需的数据输入,并且为推动数据要素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协同融合提供了基础。

  数据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参与经济运行过程,其创造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数据本身,更能发挥加速生产要素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革新生产方式等功能,助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为根本,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1.6倍。在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的有利形势下,应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以“数”谋“新”,以“数”提“质”,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数实融合、优化要素市场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一是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是推动生产要素变革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载体。从要素流动角度看,要持续推进以公共数据为主的数据开放、加强政府参与的数据共享、形成政府主导下的数据交易模式,从平台层面加强各产业之间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数据应用落地。从技术角度看,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而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未来应进一步加快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趋势看,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亟需算力赋能,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深海空天、金融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及未来产业发展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应遵循技术规律、强化顶层设计,在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整体战略的过程中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软硬件标准与安全体系;应着力推动形成算力体系良性竞争格局,避免算力市场低价竞争,引导科技创新持续投入;应有序推进算力网络生态培育,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筑牢数字中国的关键底座。

  二是持续加强数字关键技术攻关,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践经验表明,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涉及资金、人才、科技等多种资源的统筹配置,更取决于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无论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还是流程再造,都存在前期投入大、试错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数字技术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的三维驱动,运用海量数据叠加科学建模分析规律,可以实现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升级,大幅缩短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量产的周期,有效促进生产主体多元化转变。未来应采取重点推进、系统布局、生态引领的推进举措,一方面选取重要产业重点企业,以提供引导资金支持、加强数字技术攻关、配套转型诊断方案、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主体等系统性举措,通过关键企业转型带动产业生态的逐步全面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培育技术更优、模式更新、效率更高的新兴产业部门,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目标,加快重点突破,为技术进步积累资源,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大力推动数实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传统产业组织的典型特征是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纵向一体化。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了产业组织的生产方式平台化、生产要素配置范围扩大化、生产主体多元化,以及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协同化。以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为典型代表的“大平台+小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将愈发普遍。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传统产业,形成“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产业链,构建横向端和纵向端兼容的集成智能网络,贯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环节,提高生产部门的整体效率,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的辐射带动优势,打造以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政务等为应用场景的数字生态系统,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信设备、智慧农业、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是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开放有序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安全与发展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两个关键命题。只有建立健全安全可控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充分利用,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制度设计层面,要明确不同类型数据的权责主体,推动完善多元主体共治。对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明确各方权利边界和数据利用底线;设立数据流通交易负面清单制度,对不能交易或严格限制交易的数据项要明确界定并重点监管。市场监管层面,要秉持包容创新的容错纠错理念,配套建设数据交易争议仲裁机制,推动构建诚信、互信、可信的交易生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安全信息共享,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组织和个人合法权益。行业自律层面,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风险整体观,在保证国家、企业和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数据流通交易,在实践中不断规范数据交易、提高数据流通效率,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与风险控制的最优平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