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向,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
原标题:与时代同向,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
【各抒己见】
3月18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系统回顾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举行5年来,党和国家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历程,强调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引发了笔者对新时代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思考。
思政课鲜明的理论属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和历史素养,首先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精读活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形成对复杂现实问题的准确认知,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科学研判,真正做到精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洞察社会、把握时代、审视人生、启发学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增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专业素养。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讲好世界故事,都离不开历史。历史的意义在于思想,而不是“信息登记簿”。因此,思政课中的历史讲授绝不是历史事实的简单描述,而是历史思想的理性提炼,是历史规律的辩证分析,是对过往物质和精神事实存在方式的辩证剖析。不增强史学专业素养,就很难真正胜任思政课中的大历史观教育教学职责。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引领课堂革命,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全新的教育观来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向课堂要素质,向课堂要品质,向课堂要质量,而思政课教师是实施现代课堂理念、技术、方法的主体和关键。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刻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活动组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引领课堂革命。
新时代课堂革命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师必须切实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数字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实践平台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要迅速提升并形成适应数字思政的教师能力结构,要以提升和强化数字素养为核心,大力提高网络运用水平、全面树立人机协同教学理念、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等,快速完成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能力结构重塑,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成为“大思政课”的建设主体。“大思政课”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要求。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体现的是理念的更新、视野的开阔、格局的拓展和机制的创新。“大思政课”之“大”,就在于要凝聚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大思政课”横向整合贯通;在内容上需要各学段教师沟通交流,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纵向育人格局;在师资上尤其强调依靠全社会力量,挖掘适合“大思政课”的优秀师资。
“大思政课”之大还在于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旨在将社会现实生活转化为思政课的源头活水,将思政课堂拓展到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之中。“大思政课”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就在于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大思政课”的本质特征,也是破解传统思政课教学质量不高、形式陈旧、实效不足的出路。因此大思政课的首要任务依然是讲道理。“大思政课”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既要突出历史感、又要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教学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又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必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因此,社会大课堂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带出去或者把社会资源引进来,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发挥关键作用,全程在线在场,通过扎实理论功底的发挥、通过对实践和现实的深刻把握,通过理论运用于实际,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与学生思想共振,真正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精彩。
- 2024-04-16【光明时评】全力加强耕地保护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2024-04-15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 2024-04-15擦亮文化底色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 2024-04-15农村小微权力要阳光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