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学术动态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2024-04-18 16: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条件已经渐趋成熟,但仍面临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不够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不够明显、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传统产业系统转型升级未完成等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此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变量,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因此,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突破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源头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面对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施的高技术遏制和围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此,要从基础研究入手,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这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鼓励自由探索并行发展,增强历史主动,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形成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科技创新归根到底在于拥有一流的战略创新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这是赢得国际科技创新竞争优势和主导权的战略资源。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建立起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锻造人才、汇聚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类创新人才的团结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激发出来,着力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为支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将技术研发向应用转变,形成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效技术供给,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挥制度优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变革调整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传统思维习惯和生产发展方式,推进制度创新,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正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要运用举国体制实施科技创新集中攻关,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彻底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技术遏制围堵,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同时,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活力,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基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扭住产业现代化这个关键,进一步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其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着力培育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抢占世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一国民经济根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确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将更多的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积聚,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实施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自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努力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A013]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