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推进“数智敦煌”建设

2024-04-22 16:44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推进“数智敦煌”建设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文化产业建设与数字智能技术相结合,推进“数字敦煌”继续向“数智敦煌”发展,进一步激活敦煌文化的经济价值,是甘肃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建设数智载体,赋能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数智载体是在文物数字化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5G”“AI”“云计算”“区块链存储”等技术,对采集完成的数据和音像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开发。与传统存贮手段相比,数智载体搭载智能算法,能够提升文物保护和使用的效率及其贮存准确性、即时性与可监控性。敦煌莫高窟窟内壁画、雕塑与所藏经卷、典籍、古文写本皆是敦煌文化的珍贵载体,也是敦煌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依托。但是,无论是壁画、雕像还是卷帙浩繁的古籍,都具有易腐、易损的特征,因此,建设数智载体,加速对敦煌文化珍贵遗产的修复与保护,对于敦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首先,要建立文物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的文物资源管理手段,做好文物资源“一本账”。其次,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与时俱进探索基于先进技术的文物保护方式方法,利用“云技术”实现对文物的精准保护,基于图能、感能、数能、算能,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物保护网络,为文物保护筑牢“数字屏障”。发挥区块链技术信息透明、不可篡改、成本低的优势,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与永久性。最后,打造“智能+党建+人才”平台,建设数字化的文物研究人才培育管理基地,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发展提供人才力量。

  发展数智媒介,创新敦煌文艺交互叙事。使用人机耦合的数字技术营造出全景式的互动体验,有利于实现文化艺术产品展示叙事向互动式的体验叙事创新发展,激发敦煌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未来文化产业结构中数字要素与数字劳动的特殊价值。以舞剧《丝路花雨》、情景剧《又见敦煌》等反映敦煌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例,它们不仅能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到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展演中运用“全息投影”“3D影像”等数字化技术,创新作品呈现形式,打造沉浸式的数字交互体验,在文化消费体验升级的同时还能够为文艺本身提供新的艺术维度和创造空间。其次,要通过推进文艺创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动文化产品向受众参与的开放式生产转变。要通过推出互动式的数字交互文旅产品,不断拓展文艺作品与观众的对话渠道,使文化生产更加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在互动中为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生产提供更多鲜活创意,推出符合当代语境和审美的作品和产品。最后,要探索现代数字技术助力文艺内容传播与消费新途径,运用“VR”“AR”技术,使传统文化在多维立体空间中“活态化”。开展“数字孪生”技术在敦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应用,降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物理性因素限制,营造跨时空文旅体验,为进一步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提升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更多可能。

  优化数智算力,构建敦煌文化产业生态集群。文化市场的需求导向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文化产品消费体验,而且有利于研判消费需求趋向,整合文化资源,构建起文化产业生态集群。立足敦煌文化和地理区位优势,围绕丝绸之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带,未来可以借助智能算法创新文化内容生产,继续优化上下游文化产业总体布局。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智能算法,精细勾勒消费者用户画像,提供用户黏度高的文化产品供给。要借助智能技术挖掘和整理用户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其次,可以通过加强大数据体系建设,发挥敦煌文化产业集成优势。要加快探索和培育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注重敦煌文化产业数据模型建立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建立健全便捷公平的文化产品数字化交易平台与机制,使大数据生产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效能。最后,要通过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利用好数据资源流动性特征,消除文化资源壁垒,着力建设基层数字化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不断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数字鸿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供普惠的文化产品,依托数据交互平台建立起全民共享的文化产品服务市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