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原标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的交往交融日益加深,很多挑战超越国家、文明的边界,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方能应对。不同国家、文明如何走出各自为政的窠臼,平等相待、协商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长治久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样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作为全世界唯一历经数千年未中断的悠久文明,中国能够为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经验?
小康与大同之世:中国儒家传统的“理想社会”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从天下为公和天下为私两个视角阐述了大同与小康两个“理想社会”。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世界,大道流行,国界、家界、身界不复存在,人人皆公,个体、家庭、国家相互补充配合,共同推动实现世间的公平与和谐。小康之世是天下为私的世界,大道既隐,国界、家界、身界牢不可破,国与国争锋,人与人争利,人人为己,纷争不断。两者相较,大同之世才是至善至美的治世。
事实上,小康与大同之世描述了社会治理的两个面向,如同硬币的两面。社会由包括个体、家庭在内的不同部分组成,但社会并不仅仅是不同部分之和,而是超越部分之和之上的独立存在。任何社会的治理,必然包含“私”与“公”两个维度。明朝后期王阳明、黄宗羲等尝试阐述“私”的重要性,而不是如此前学者一味强调“公”。善治意味着“公”与“私”的平衡,因私废公不可取,反之亦然。具体而言,社会的良好运行,一方面需要维护每个部分的健康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则须保证不同部分对整体的认同和凝聚,两者缺一不可。与此同时,“公”“私”之间是处于不断调适之中的动态平衡,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必然对具体平衡的达成产生影响。
简言之,儒家阐述的小康与大同“理想”为我们思考共同体治理中整体与部分关系提供了思路,将其推广至具体国家乃至全球社会层面同样适用。
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经验
小康与大同的有机融合在国家治理层面的典型经验是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民族政策。作为世界上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尊重少数民族权利、民族交往交融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缔造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的典范。
中国经验的精髓在于费孝通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认为,民族是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在与他者接触中产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在数千年文明演进过程中,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以汉族为核心,形成了包括汉族在内的数十个民族,不同民族相互交往、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凝聚成中华民族这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随后在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共同捍卫领土主权的过程中,从自在走向自觉,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强调多元与一体的并行不悖:不同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彼此尊重;不同民族团结合作,共同认同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费孝通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进一步阐释“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即每个民族在认识自身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尊重欣赏其他民族,不同民族交流互鉴,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未来趋势
百年来国际格局的演进表明,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少数大国凭借一时优势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为一己私利罔顾他国乃至全球和平繁荣的做法只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全球化深入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不同国家、社会、文化之间的交往交融,西方霸权主导的国际旧秩序越来越不合时宜,甚至成为新的紧张和冲突的根源。正在逐渐显现的多极化格局呼唤全新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治理实践表明,尊重每个国家、文明的平等地位,推动不同国家、文明协商合作,携手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世界长治久安的根本。更确切地说,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儒家意义上的小康和大同之间的平衡。
费孝通十六字箴言为如何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框架指明了路径。“各美其美”是第一步。每个国家、文化都需要认识、反省自身,这是文化自觉的必经之路。理性、冷静地审视自我,才能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境下保持理智,避免冲动和盲目。“各美其美”是“美人之美”的基础,正是因为对自我有清楚的判断,才能够在面对他者时看到对方的优势,懂得尊重和欣赏。欣赏他者有助于反观自身,促使自身不断完善。如此一来,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就形成了和谐共生、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这就是费孝通所说的“美美与共”,即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更进一步,不同国家、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后者不只是前者的简单叠加,两者之间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不同国家、文化走向“天下大同”奠定了基础,能够理性认知自我,尊重欣赏他者,与他者交流学习,自然能够在面对共同挑战时,暂时搁置私利,与他者协商合作,捍卫关涉所有人的“天下大道”。
中华民族共同体近一个世纪的多元一体治理实践证明,费孝通十六字箴言阐述的小康与大同动态平衡并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中国经验对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时刻的世界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框架,取决于两大先决条件:首先,西方国家应当摒弃工业革命以来不断强化的“自我中心”和“霸权主义”,从人类历史演进的长时段视角重新认识、反思自身。应当意识到,非西方文明在历史上都曾拥有辉煌灿烂的时代,为西方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西方文明的崛起和繁荣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却给非西方文明乃至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代价。西方国家理智看待自身,重新思考自身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关系乃至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起点。其次,对于广大非西方国家而言,同样面临理性审视自身的挑战,长时间遭受西方中心现代化理论荼毒的非西方国家需要重新认知自身悠久的文化传统,传统不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助力,理智评估当下面对的优势和不足,充满自信地以平等成员身份参与国际社会事务,与其他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正在走向国际舞台前台的中国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作为唯一没有殖民他国、却曾经历殖民的大国,加上数千年间与其他文明友好交流的过往,中国能够为弥合西方和非西方国家分歧,推动不同国家、文明团结合作作出积极贡献。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发展传统以及中国历经数十年检验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探索全球治理新格局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事实证明,充分尊重、保证不同文化平等权利与维护多元文化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可持续之间完全可以共存,小康与大同之世完全可以共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对未来世界政治走向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132)阶段性成果】
- 2024-04-29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性伦理基础
- 2024-04-29深刻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文化底蕴
- 2024-04-29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
- 2024-04-29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