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丝路话语】警惕“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潜在风险

2024-06-04 16:44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原标题:【丝路话语】警惕“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潜在风险

  付彪

  “儿童成长陪伴师现在挺流行的,我家孩子小学二年级了,正是需要的年龄”“与传统的阿姨和家教不太一样,他们早教、娱乐、生活都能兼顾”“找个专业的人带孩子有好处,但一个月3万-4万元真不便宜,我家还在观望”……近期,儿童成长陪伴师行业受到社会关注。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不少家长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但也有家长反映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培训,无法完全满足期望。(6月3日《工人日报》)

  “儿童成长陪伴师”,顾名思义就是陪伴孩子学习、运动、玩耍,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引导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兴趣爱好的启蒙,兼具家庭教师、生活保姆乃至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身份。理想中的儿童成长陪伴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良好的沟通和洞察能力,能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调整陪伴方法,能协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有一定兴趣特长,等等。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不少家长表示,请儿童成长陪伴师多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或者孩子存在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家长怕处理不好,所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反映了社会愈加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体现出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以及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比起单纯的考试成绩,不少家长更在乎孩子身心健康、情商和逆商的培养。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成长陪伴师”尚未列入人社部相关职业目录,不是官方认定的职业。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市场上很容易出现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某些机构提供的网课五花八门、收费高昂,喊着“培训一星期,月入好几万”的口号吸引人,追求“短时间内批量上岗”,但实际培训质量却没有保障,导致很多不合格的陪伴师流入市场。这样一来,所谓的陪伴师与传统的家教老师没有区别。

  同时也应看到,某些机构本身做的就是学科辅导,在“双减”大背景下,不排除其把学科培训老师换个马甲,包装成“儿童成长陪伴师”,这实际上是打“教培”擦边球,以陪伴为名行补课之实。事实上,对于校外培训已有相应的管理与处罚规定。若顶着“成长陪伴”的名义入户早教,游离于监管之外,难免会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核心在于陪伴,这也就意味着家长将陪伴的责任基本交给他人负责。而陪伴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行、较好的专业素养等,往往“话语权”在平台或机构那里,家长很难分辨和界定,这无疑会有一定风险。毕竟家庭是隐秘的场所,如果缺乏对陪伴师的有效监管,就可能出现潜在纠纷,甚至存在“大灰狼”,对此不可不防。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儿童成长陪伴师的确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缺憾、助力儿童成长。但相关监管要跟上,包括建立准入门槛,设置规范的培训、服务、监管体系,明确发生消费纠纷的处理程序等。如此,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