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学习路上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2024-10-04 07:49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作者:张占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理论逻辑,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新的现实问题和新的紧迫需求,迫切需要党和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和布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律,进一步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全面展开。新质生产力体现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是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跃迁的一种生产力,代表着人类未来产业的一种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新型生产关系推动优质生产要素的加速汇聚,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发展。改革不利于生产力跃迁的制度体系,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汇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各方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应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由适合新的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具有高端、精密、智能等特征的设备、仪器为劳动资料,以新能源及数据、算力等区别于传统质态的劳动对象构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加快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生产环境。

  首先,要坚持党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论述,围绕新质生产力理论布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优化人才发展格局、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改革数字生产要素、发展尖端技术等关乎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的关键方面。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调查研究和政策调适是解决实践问题、深化理论创新的关键,也是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再次,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逐步优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研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以此推进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系统性、综合性改善与优化。最后,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消除阻碍生产力跃迁的制度障碍,通过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看,当前我国面临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是: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当前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创新性和颠覆性的科学技术与世界前沿技术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在科研投入、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换机制等相关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延缓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的研发环境和平台支持,包括实验室、科研机构、孵化器等,但目前我国研发创新平台发展仍存在一定障碍,如研发力量不足、科研设施亟待完善等。二是在人才储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制约着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我国仍存在高端人才短缺、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流动障碍等现实问题。三是掌握先进劳动技能的新型劳动群体规模较小,无法有效支撑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持,还需要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作用,而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仍存在不匹配等问题,如职业教育体系尚需完善。四是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仍需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累计建成383.7万座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六成,5G用户普及率超60%,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4.65亿户,物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IPv6地址资源供给丰富。五是建立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法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科技创新、数据要素、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立法。法律法规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可能会造成监管空白或者过度监管,影响新经济模式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比如,个别地方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简单地理解为用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造成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无序和盲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因此,应不断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为优良的制度设计适配的、科学的立法程序,集思广益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还应深刻认识到法律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动性。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对法律制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立法工作需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以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更要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为尚未显露但可能深刻影响社会结构的趋势预留法律空间。

  把牢价值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不能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的重要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同时要保障民生,不能顾此失彼,这是改革的底线和原则。

  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堵点卡点。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广泛参与。二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金融体制改革要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局。金融体制改革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形成内资、外资竞相投资的良好局面。制定实施金融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精准性。五是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另一方面,要瞄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问题,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上,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谋划。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第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聚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与人民美好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该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系统谋划,立足我国面临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等现状,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调整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活跃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劳动者要素。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提高重点学科的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此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的平台,提高科研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潜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一是坚持底线和高线相统一。民生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问题。二者相统一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瞄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改革目标,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的工作主线。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突破相结合。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要解决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紧迫问题,逐步解决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对限制生产力跃迁的现实问题逐个击破,最终从整体上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四是坚持“先立后破”的基本原则。在关键领域要逐步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立”的方法来“破”堵点卡点,实现“立”和“破”的辩证统一。五是注重制度系统集成创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需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需要通过制度系统集成创新来实现,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支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制度,等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