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经济社会

让改革举措更加可感可及

2024-10-08 10:3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让改革举措更加可感可及

  刘宇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可感可及”意指让改革的初衷、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科学谋划布局,精准落实措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改革动能,让改革成果更加普惠。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善于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在改革设计中充分吸收群众智慧与基层经验,从中寻求破题思路和攻坚动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人民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利益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改革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改革成果,回应人民期盼,赢得人民支持。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改革以满足人民需要、适应人民期待为行动旨归,致力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充分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越是任务繁重,越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进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在发展中要守牢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抓改革,用心用情做好有关“人”的工作,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中,找准改革的结合点与发力点。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攻坚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民众所需的改革举措,让改革的靶向更有精度,改革的创新更有深度,改革的成果更有温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免会遇到关系复杂的“烫手山芋”,改革涉及利益重组与资源分配,经常会面对两难甚至多难选择的博弈,有时还要致力于实现“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合成。这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高度统一与相互融通,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以及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通过改革破除发展瓶颈,突破利益藩篱,调和利益冲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是推进改革部署可感可行、改革成效可见可及的责任主体,须紧密围绕群众所难所急、所愁所盼,找准制约改革的难点堵点痛点,靶向施策、因症施治。全面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领域的重点事项,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扩大改革受益面,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就是着眼于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与群众感受息息相关,来不得半点虚假。要科学统筹推进改革的优先序与时度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对着问题改,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更加充分的获得感。同时,立足国情和实际,考虑需要和可能,把增进人民福祉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保障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切忌搞“过头”保障,开“空头支票”而导致失信于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前瞻性好、协同性强、关联度高,需要划分领域、细分行业、拆分部门,弄清楚为什么改、改哪些、怎样改、改到何种程度。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防止重文件制定轻贯彻落实、重上级要求轻群众反馈、重客观指标轻主观感受等不良倾向。加强改革督察,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做到全域覆盖、全程受控、全面提升,强化跟踪问效,以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社会和群众评价的实绩,验证改革质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