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看图论理

小陇漫评|让法治精神在云端“活起来”和“沉下去”

2025-08-26 10: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在红色革命圣地庆阳华池县启动。南梁说唱与《法承初心》情景剧同台演绎,古老旋律与时代脉搏共振,红色法治精神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

  甘肃,这片曾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书写“法在民间”光辉篇章的土地,正以网络普法为支点,激活法治精神在数字时代的深层扎根与广泛传播。

  红色根脉深植,法治精神在云端“活起来”。甘肃孕育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其精髓在于将法律的权威与“深入群众、便利群众”的温度融为一体,在田间炕头书写司法为民的初心。这种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法治实践,其生命力穿越时空,正是今天网络普法所需的核心要义,让法治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甘肃的实践智慧在于,没有让红色法治文化成为尘封的历史,而是通过“e法集结号”等创新形式,借助情景剧、说唱艺术等鲜活载体,将其融入网络语境,使“马锡五”所代表的为民情怀与法治智慧在云端“活”了起来。网络普法的“活”,首要的是对法治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深处的法治光芒穿透屏幕,照亮人心。

  数字时代“下沉”,法治精神在指尖“沉下去”。网络普法若只满足在“上云”,让法律条文在虚拟空间“漂浮”,便容易流于形式。真正的“新”,在于继承红色法治“俯身向下”的基因,实现从“云端”到“指尖”的精准抵达与情感共鸣。甘肃的探索,其可贵之处正是深刻把握了这一点。它巧妙运用“方言普法”的乡音乡情,借助“网红说法”的流量引力,打造“指尖普法”的便捷平台。晦涩的法条化为通俗的方言讲解、生动的短视频、便捷的线上服务,法律便不再是冰冷的文本,而是网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和“维权法宝”。这实现了法治精神从“纸面”跃入“指尖”,从“云端”沉入“心间”的深刻转变,是新时代“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的生动实践。实践表明,接地气的普法形式正日益覆盖更广泛的陇原网民,法治的种子在网络沃土中悄然萌发。

  甘肃凭借对本土法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网络普法路径。以“网”为桥,以“法”为核,以“民”为本,为如何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构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质的法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甘肃智慧”。因此,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良法善治培育的新沃土。网络普法绝非简单的法律条文“搬运”,而是一场深刻的“数字转化”与“时代转场”,是将法治精神融入网络生态血脉的系统工程。

  从陇东窑洞的点点星火到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从马锡五携卷下乡的“马背法庭”到直达“指尖”的云端普法,传播载体在变,深入群众、服务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因此,我们要在奔涌的数字浪潮中传承红色法治文脉,让法治精神在云端真正“活起来”、在指尖切实“沉下去”,这才是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石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法治的光芒才能穿透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照亮数字时代的每个角落。(李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