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基层之声

大力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2025-04-09 09:40 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大力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国家治理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性平和”作为社会心态培育的核心目标被反复强调。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不仅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行稳致远的战略选择。

  当前,社会正经历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心态如一池春水,不时泛起点点涟漪,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导航系统”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心态培育基石;聚焦民生关切,以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纾解焦虑心态;关注心理健康,采取培育理性平和心态系统工程等多种方式,为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养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把价值观“种”进人心。哈尔滨亚冬会志愿者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重庆山火中“摩托骑士”自发集结救援,这些鲜活场景展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讲活,让老百姓听得进、用得上; 要树好生活标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做深做细,把爱国敬业的大道理变成守好摊、带好娃的小确幸;要守好精神阵地,将学校课堂打造成培根铸魂的“育苗圃”,让社区活动室升级为解忧纾困的“心灵港湾”,使网络空间成为激浊扬清的“舆论主场”。

  触摸民生温度。群众的烦心事就像堵住的下水道,不及时疏通就会发酵成社会情绪的泥潭。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人的头脑和心灵里搞建设,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聚焦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关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破题,如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政策降低生育成本;针对就业市场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托住青年人的“饭碗焦虑”;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困难, 完善社区养老、托育等配套设施,消除后顾之忧。

  打好制度“组合拳”。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要把心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专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支持网络;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机制,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筑牢法律“防护网”;要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去关注事件的发展。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唯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在解难题中聚人心,在办实事中树信心,才能让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蔚然成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原文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