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让文旅市场的“空中引擎”更加有力
从蓝天“一跃而下”体验跳伞乐趣,在直升机上俯瞰山河,于城市烟火中欣赏一场无人机灯光秀……随着各地低空文旅项目“上新”,低空经济以“云端视角”持续点燃消费热情。“低空+旅游”正以立体化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成为撬动文旅市场的“空中引擎”。
低空文旅离不开场景营造。低空旅游不仅受到年轻群体追捧,而且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据悉,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亿元大关,2026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去年以来,多个省份积极规划设计低空应用场景,探索特色旅游飞行航线等低空文旅新业态。以载人直升机为主的低空观光项目正从“小众体验”迈向“大众消费”。科技赋能下,低空文旅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不仅丰富了文旅业态,也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多点开花。从无人机演绎的灯光秀正在点亮夜经济,到无人机表演带动酒店、餐饮商家纷纷推出“观演套餐”,各地推动文旅业态向立体化、科技化转型,形成“空中消费+地面服务”的全新产业链条,助力打造“低空+”文旅生态,让“流量”直接转化为“销量”。各地各部门要抢抓机遇,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在丰富群众消费体验的同时,激发低空经济动力活力。
低空文旅离不开政策赋能。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低空消费发展,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支持低空文旅发展的各项举措。从给予相关企业分类补贴,到开展低空飞行消费周,从发放低空飞行消费券,到支持低空载人观光,各地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推动产业发展。从推动低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到支持举办航空会展、航空论坛,支持开发低空文创产品,各地“建圈强链”,持续促进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从支持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观光、热气球环游、滑翔伞运动等低空农文旅活动,到支持举办大型航空体育和无人飞行器等赛事活动,再到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开通直升机、eVTOL、飞行汽车等低空旅游观光线路,各地持续推动应用场景“上新”。在政策驱动下,各地通过创新推出多元化低空文旅体验,撬动文旅消费市场,更通过常态化运营、文化融合与产业链延伸,让低空经济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空中引擎”。
低空文旅离不开前瞻谋划。低空文旅作为新兴业态,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针对低空文旅发展中的问题短板,近年来,协会一直呼吁运营企业进行人员、飞行器材、运营场地备案,并运用行业协会的专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规范化运营。各地要通过政策、技术、场景与生态的多维协同,破解成本高、项目同质化等问题,释放低空文旅市场活力。要吸引低空领域的高端人才留下来,从旅游观光、赛事经济、应用场景开放等方向着手,鼓励相关企业落地,实行低空人才落户补贴,推动当地低空经济人才储备发展。各地要深挖本地文化,避免千篇一律。要构建“低空文旅品牌矩阵”,联合文旅、科技企业打造区域IP,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精准营销提升转化率。向云端,探新路,低空文旅高质量发展还需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各地要探索推动轻量化、低成本设备研发,推动低空场景的创新,拓展“低空+研学”“低空+康养”等模式,让未来低空旅游既要在“天上飞”,更要实现“地上热”。(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