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张掖市高台县实施人才人事利民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22-12-13 11: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何星丑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如何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提高吸引人才的竞争力,成为各地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张掖市高台县紧紧围绕“服务人才、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和人才人事利民行动,采取“聚、用、育、留”等措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

  以政策支撑为先导,多路并进“聚”人才

  多措并举,全方位多角度健全人才体制机制,为人才引进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文件精神,创新政策引领,从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高台县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办法》《高台县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高台县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办法(试行)》《高台县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10个,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政策机制,为广聚贤才提供了坚强的政策基础。截止目前,共选拔县管拔尖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名师”、创业名星等各类人才100多名,为县医院、中医院、干部行政学院、高台一中等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4名,为非公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67名,认定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二是实施项目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基地”发展模式,14户企业同24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对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给予企业5万元的科研经费,积极引导县内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吸纳本地专家人才进站工作。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级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12个、市级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5个,共计补贴资金135万元。先后在相关领域申报省级重点人才项目2项,1项已得到省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扶持。

  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因势利导“用”人才

  坚持人才工作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三个留人”的方针,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个人价值。一是注重政策激励,用好引进人才。通过对企业成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落实相关补贴待遇,支持鼓励其留用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引进的人才符合相关引才条件的,最高给予企业3万元的一次性引才补贴;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提供住房、发放生活补贴、优先享受“双创”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鼓励企业通过股权、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提高薪酬待遇。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简化特殊人才引进程序,实行按需研究、一人一策、一事一办、即时办理。二是改进职称评定,用好专业人才。完善各类人才职称评定政策,特别是完善引进高端人才职称评定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着力开辟高端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积极宣传《张掖市农村人才市内有效职称评定办法(试行)》和《张掖市企业有效职称评定办法(试行)》,研究印发了《高台县农村人才市内有效中初级职称评定办法(试行)》,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大力开展省内基层有效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县236人通过评审取得省内基层有效职称,322人取得企业人才市内有效职称。三是深挖内在潜力,用好本土人才。精准对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市管、县管拔尖人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发明专利持有人等为重点,建立“专家智库”,制定落实项目攻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帮带等工作计划,支持本土人才立足岗位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依托已建成的6个名师工作室,开发“名师引领骨干教师成长培训基地”,培养骨干教师100多人。领衔实施“重型颅脑损伤综合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等县级以上重点人才发展项目6项。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失业青年到县属企业见习锻炼,累计选派1085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单位就业服务,选派749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促进了本土人才的进一步成长。把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创建为就业见习基地并给予资金补贴,积极为企业储备人才。截止目前,共创建见习基地20个,补贴资金42万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为25名创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万元,充分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以提升素质为重点,因材施教“育”人才

  按照人才优先发展要求,全力实施各类人才培养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一是大规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相关部门和企业自主开展特色人才培养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努力打造一支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不断发现和选拔各行业、各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鼓励在职人员提升能力,积极组织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深入推进各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至目前,对在职人员通过考试取得国家统一注册认定的会计师、审计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造价师等职业资格并继续在高台工作的46人,发放奖励资金16.8万元。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受教育面年均达9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分别达到15人,916人,1214人,757人。二是全方位进行实用人才培养。坚持方便劳动者就近就地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原则,加大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116人。

  以创新机制为依托,千方百计“留”人才

  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和优秀人才政策待遇,营造栓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协调县财政预算人才工作经费200万元,为重点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切实汇聚各类优秀专家人才。筹建人才公寓一期12套,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市管拔尖人才推荐选拔上报工作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申报工作,及时落实优秀人才政策待遇,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县管拔尖人才、培训名师、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放津贴56.8万元。开展优秀人才建言献策活动,充分调动了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人才政策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人才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县融媒体中心开辟专栏播出能工巧匠、高台名师等创新创业典型事迹26期,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工作活力。

  尽管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易。我县是欠发达地区,一时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对就业创业环境的需要;部分单位引才观念存在偏差,不能结合自身实际设置引才条件,从而影响了人才的引进;人才引进的含金量低,引留人才的优惠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现有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能完全调动引才和用才的积极性。

  人才工作机制不活。一是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有些政策还不配套,一些机制还不健全;二是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工作不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忧患和危机意识;三是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力较弱。因我县财力薄弱,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缺乏吸引力。同时,各镇人才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不愿到非公企业工作;四是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小,难以有效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优秀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因岗位职数受限长期不能聘任高级职称,个人成长空间受到限制,工资待遇受到影响,造成优秀人才流失,引进留不住的问题较为突出。

  创新创业人才不足。我县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传统型人才多,而技术创新型人才和产业化人才缺乏。现有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不强,更缺乏科研成果,各类人才支撑和带动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才作用发挥不够。部分事业单位人才高职称低水平,有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安于现状,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学习创新意识不高。部分党政人才理论水平和科学发展、执政能力都有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现有人才队伍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补齐短板、狠抓落实,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突出需求主体,激活企业对人才智力的需求,进一步拓宽选才视野,努力探索符合实际、成本较小的柔性化、弹性化引才途径,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的瓶颈制约。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吸收人才,满足急需紧缺人才的有效供给。

  夯实基础,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组织拔尖人才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服务、结对帮带活动。深入实施企业骨干人才补源工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企业人才成长成才关爱行动,不断增强人才对企业的支撑能力。

  明确重点,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到高台培训。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服务,支持科技人才在职或离岗创业,完善和落实人才创业创新激励政策。依托众创空间、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中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资金,打造人才工作示范点,落实人才发展项目,助推各类企业和创业团队创业成长、创新发展。

  强化根本,完善人才使用机制。不断创新人才评价、使用、合理流动、激励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职称评聘、专家评审制度改革,形成公正评价、择优评聘、能升能降、能进能出的良好机制。不断强化优惠政策落实,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加强各类人才的技能评定,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作者:高台县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邱海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