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
“天下为公”典出《礼记·礼运篇》,其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以“大同”“小康”为主体架构,呈现了中华文明关于理想社会的早期构想,即大道行天下的时候,天下就为天下人所共有,权力成为天下人的公器,德行卓著、才能优越的人,便会被推选为国家的管理者,进而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同时,“天下为公”也是一种价值追求,“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成为历史上有识之士的共识和追求,凝铸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
深谙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包容天下的博大胸怀。当年红军长征即将到达陕北时,毛泽东同志登上岷山峰顶吟出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豪迈诗句;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在本国经济遭受严重困难时,中国仍然先后向坦桑尼亚派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排除万难修建坦赞铁路。至今,在达累斯萨拉姆西南的一片墓地中,还长眠着为修建坦赞铁路而献身的69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墓碑静默,却承载着人们鲜活的记忆,更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历史见证。
人间正道,天下为公。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的“自转”推动世界历史的“公转”。从革命年代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到建设时期团结第三世界反对霸权,到改革开放追赶世界发展潮流,都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是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践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价值理念,为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能够被历史认识的,是思想的产生;能够被历史记录的,是思想对世界的改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面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洞悉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意义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放眼全球,“一带一路”在列车的奔驰、码头的装卸、桥梁的建造、工厂的轰鸣中,正在书写无数新的合作共赢故事;当新冠疫情肆虐蔓延的时候,中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向30多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让世界看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胸襟,感悟到来自中国的友善和温暖,从而深信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增速器”、世界安全的“稳压阀”。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从另一个维度看,做好中国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在不懈奋斗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奇迹。从半数以上农户靠租佃土地谋生的“人人贫穷”,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从火柴、铁钉都靠进口,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张白纸”起笔,到画出“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高铁飞驰、长桥卧波的壮丽画卷……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注定被浓墨重彩地写在人类发展史上。“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发展迈上了新的征程,并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新征程上,坚持胸怀天下、天下为公,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历史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 2023-02-03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 2023-02-03团结才能胜利 奋斗才会成功
- 2023-02-02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思想纵横)
- 2023-01-31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