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陕甘边红军部队改造的特点

2024-10-15 14:40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陕甘边红军部队改造的特点

  魏雪莲

  陕甘边红军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带诞生、发展、壮大。在党的领导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坚持对部队指战员素质进行改善和提升,取得了相当成效。综合来看有如下特点:

  一是有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与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基本上遵循着党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后建立革命武装规律。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红四军的发展壮大,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尤其是古田会议决议的内容和精神影响逐渐拓展,远在西北的陕甘边红军也受到了影响。阎红彦回忆说:“陕西省委给我们带来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并介绍了江西苏区红军的一套制度,比什么都重要。大家看到这个如何建设革命队伍的文件,高兴极了,就像一把钥匙,使我们的头脑顿时开了窍,决定按照毛主席的思想和中央红军的建军原则来建设游击队,开始注意纠正部队中的绝对平均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倾向,以及党内其他许多错误思想。接着就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部队很快持续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无论是在部队的建设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是部队工农成分增加、政治工作转好与根据地的创建、扩大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长期流动作战会影响红军部队政治教育工作效果。1932年3月,陕甘游击队各大队设立政治委员,“此后在深山中几日天天行军,一切政治教育都感觉到紊乱而无系统。每日忙于士兵相互间纠纷及其他复杂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收效也很小。”在先后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相继创建并扩大后,红军部队有了进行休整的相对稳定后方,能够正常开展政治工作,有时间与机会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开办学校来培训指战员、培养政治干部,从而进一步开展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根据地各种建设的开展及对苏维埃、土地革命的宣传,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参加红军。如,1932年12月,照金根据地的青壮农民和灾民纷纷参军,红二十六军组建步兵二连;1933年12月,红四十二师在淳化、旬邑、正宁帮助三路游击队进行建设,至1934年1月,第二路游击队给红四十二师输送战士200多名、战马70多匹,使骑兵团由2个连扩大为3个连。

  三是克服“左”倾错误影响,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共陕西省委“左”倾机会主义者迷信城市中心论,以夺取西安、三原等中心城市为目标,反对所谓“上山逃跑主义”,在根据地内不顾实际强令分配土地,一再反对所谓的“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也正是在这种影响中,从1931年起,刘志丹吸取此前进行兵变的经验教训,走遍陕甘边地区,下决心要搞一块红色根据地。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但他走到哪里,就把建立根据地的道理谈到哪里,教育和影响着他见到的每一个人。正是在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尤其是在实际斗争实践中,克服“左”的和右的干扰,经受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在危险时刻力挽狂澜;尤其是在与中共中央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指示,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边实际相结合,正确估量敌情我情,按照客观情况制定政策,独立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出政治上的成熟,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游击战争的发展,得到不断改造的红二十六军不断发展壮大,帮助组建了第二、第三路游击指挥部及众多地方游击队,主力红军发展到2000余人,地方红军发展到2000余人。1935年1月,红二十六军与新组建的红二十七军在陕北会合,连续解放6座县城,形成辽阔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使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为日后党中央及各路长征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创造了条件。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处长、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